時間:2023-05-29 15:09:53 瀏覽:
12月份是北京最寒冷、也是最難捱的一月,當新年歌聲一響起,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里,凍的沒有力氣說出“恭喜”二字,只能邊哈氣,邊哆哆嗦嗦地趕在零點這一刻,發上一條對來年美好愿景的朋友圈。
這時候就想回到溫暖的房間里,換上柔軟的家居服,選一個離暖氣最近的地方窩下,捧上一杯熱紅酒,感嘆熱力公司的偉大,供暖費交的真值!
記憶拉回小時候,一家人圍著燃燒的蜂窩煤坐在一起取暖,畫面略顯心酸,但還是很懷念和一家人坐在一起熱熱鬧鬧溫馨的畫面。
無論是蜂窩煤的取暖方式,還是南方空調的取暖,甚至說北方的集中供暖,“碳”都在背后發揮著巨大的能量。
這供暖費電費是不是我為“碳市場”添的一片瓦?那如果這么說,讓我想想......
提到“碳”我腦子里第一呈現的畫面:黑、臟、重工、污染、危機、破壞!
“碳”究竟是潘多拉的魔盒,還是地球饋贈的禮物?
如果說光芒是黑暗中的一絲希望,那么光的背后,是誰在為我們傳遞希望?
如果說冬日的一絲溫暖能在冷風中吹拂人心,那么溫暖的背后,又是誰在為我們輸送熱量?
如果說萬物的交替循環能在凋零中撫慰心靈,那么生生不息的背后,又是誰在為新生為之付出,報以熱忱?
我依舊相信,萬物負陰而抱陽,陰包容了陽,承載陰面,必定會有陽面的產生。
所有看得見的光芒,背后都有看不見的能量。
能源到排放,趨近真實的測量,經得起核查考驗,才是打贏這場“沒有硝煙戰爭”的關鍵。
可如今市場上的碳計算多數基于歐美因數計算法而進行,這些算法看似符合國標的相關要求,但實際上并不能算清企業和行業真實的碳排放情況,更無法反應企業的工業水平。勝利的結果是競爭力的提升,失敗的結果則是末位的淘汰,上游的波動,必然會增加在下游上,誰也逃不開這局關于“排放”的棋局。
中碳實測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,希望傳遞給用戶的理念是有著中國制造的底蘊,有著中國引領的技術,用根植于這片土地的精神,服務所有人;我們多元化的科技優勢,根植于滋養我們的這顆藍色星球,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饋贈,反之希望用研發出來的技術回饋于自然;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自主創新研發的核心價值觀,根植于時代的步伐,并立足于當下,不斷探索創新,與時俱進;我們希望用多維視角來詮釋 “碳”的定義與真諦,打造無邊界、重新定義碳視角下的科技公司。
我始終相信,人一生的求知,是一連串的偶遇與邂逅,是在每一次的探索與創新中不斷前進,以此達到多領域的融合貫通,互容互補,完整而緊密,無堅不摧。
在12月31日這一天,揮手跟過去的十年技術蟄伏告別,跨越零點,帶上真誠與希望揚帆起航。多元包容的文化思想是根本,探索求真是方式,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更多的價值,做一個有溫度的企業,破除工業與人們生活的界限。